员工不成长,怎么管都是死水一潭

 新闻中心     |      精益智造改善中心    |      2021-07-19

导读:最近有位友人告诉机制君,他在复盘企业十几年的发展,他发现过去尝试的许多管理方法其实并没有带来多少业绩增量。

 

  01

  最近有位友人告诉机制君,他在复盘企业十几年的发展,他发现过去尝试的许多管理方法其实并没有带来多少业绩增量。

  现在再也不敢轻易变革,因为一旦变革就会受到中层、基层的压力,搞不好就会引发一阵离职潮。

  刚听他说不到两句话,机制君就明白,他的企业可能遭遇了“固化型思维”困境。

  什么是“固化型思维”困境?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Dweck)在研究中发现,组织和个人都有两种基本的思维模式:固化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在秉持固化型思维的组织里,有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即员工的智力水平和能力基本是固定的,很难有所改善。

  这样的观念会给组织带来什么后果呢?

  固定型思维模式组织招聘时通常看重求职者的文凭和过往成就,不重视求职者潜能和学习力。往往只有一小部分“明星”员工受到重视,大部分员工工作都不积极,也不认为公司会支持自己开展创新工作。

  因为大家都“清楚”每个人的能力有几斤几两,现在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可想而知,如果组织只看过往业绩不看潜能,那么很可能就会出现高薪聘请的“优秀”人才适应不了新工作,业绩大打折扣的状况。

  如果组织和员工本人都不认为自己具有成长的潜力,那么,不论企业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经历多少次改革,结局都是死水一潭。

  相较固定型思维模式企业而言,成长型思维模式组织对员工的评价更为正面。他们更倾向相信其员工具有成长潜能,赞扬员工富有创新精神,容忍失败,鼓励员工努力成长,协同合作。

  因而成长型思维的员工也更善于自己管理自己,他们主动寻找学习的机会。他们相信,不管你多优秀,总可以通过努力和训练变得更好。他们不认为失败意味着能力不足,反而能够在失败中学习。

  这一点,由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者观察了人们在工作中犯错时的神经活动,发现秉持成长型思维的人比秉持固化型思维的人大脑更为活跃,这说明前者正在从错误中学习。

  02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万维钢认为,德韦克的思维理论重要性大到“将来可以刻到她的墓碑上”。

  实际上,把“成长型思维”作为企业文化的基本假设,已经是许多世界500强公司成功的不二法门。

  谷歌2020年8月为没有大学学位的人推出了一系列专业课程,这被称为谷歌职业证书,可以教授求职者基础技能,帮助求职者立即找到工作。课程被设计为在六个月内完成,并且,成本只有传统大学学位的一小部分,谷歌还会为完成课程的学员提供就职机会。

  惠普公司汇集着大量素质优秀、训练有素的科技人才,但惠普能吸引留住并激励这些高级人才,不仅靠丰厚的物质待遇,更重要的是惠普帮助每位员工制定令他们满足、具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计划,并提供职业机会。

  《华为基本法》也写道: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

  有个杂志曾经出过一篇文章《读了总裁班后公司终于垮了》。

  传统管理学的人性假设经历了“经济人”(泰勒和法约尔)、“社会人”(梅奥)、“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复杂的人”(麦格雷戈的X-Y理论)不同阶段的变迁,从这些假设出发的各种管理方式都曾在不同阶段绽放过异彩,但是如今这些管理方式逐渐被各大跨国企业逐渐抛弃。

  隶属联合国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则适时提出“学习型人”假设:

  21世纪的人应该是能系统思考的不断自我超的、不断改心智模式的、积极参与组织学习的、能在共同愿景下努力发展的“学习型人”。

  “学习型人”假设对于21世纪的管理者来说,意味着比起不断更新企业的管理方式,更为紧要的是打造一套机制和员工赋能系统,让员工有能力自己管理自己。

  03

  《自运行经验传承》理论创始人刘议鸿老师认为,企业打造员工赋能体系最重要的是“经验传承”,把组织内外优质的个人智慧萃取为组织的知识资产。

  刘议鸿老师已经帮阿里巴巴、京东、比亚迪、隆平水稻等286家知名企业的成功的完成了经验传承项目,帮助这些企业开发了出一系列的课程、岗位手册以及短课、微课等等,为这些企业的员工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他指出,过去很多企业偏好根据资历、头衔聘请“专家”来为企业培训赋能,但是,企业最为珍贵的其实是各个岗位的优秀经验。

  比如在市场端,一线员工作为销售、运送和服务工作并与客户互动的人员,他们通常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最佳人选。

  刘议鸿老师还指出,这是一个“人人皆可为师,人人皆需为师”的时代。

  企业应该把经验型人才培养成“能说、会写、能做、会教”的赋能型人才,因为个人学习并不意味着组织学习,只有通过经验传承才能搭起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之间的桥梁。

  并且,在“做”和“教”等不同任务中切换,对于同一名优秀员工来说大有裨益,根据一项针对日本某银行的研究,在一天内,数据录入员做单一任务效率最高。但数天过去后,转换任务有助于学习,而且让员工更投入。

  综上所述,企业应该贯彻“成长型思维”才能绕开管理困境,如果员工在成长,很多问题根本不用管;如果员工不成长,怎么管都是死水一潭。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中心简介:精益智造改善中心围绕“中国制造2025”规划,主要在“精益运营、精益供应链、精益团队”等领域,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精益管理咨询及精益管理培训服务。携手企业共同迈入中国智能制造。

咨询热线:400-969-2025

              0755-2899 9275

官网地址:www.chinakaizen.cn

咨询邮箱:mk@chinakaizen.cn

支持我们:点击下面的微信图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哦,请给我们一个小小的肯定;用微信扫一扫网站底部的二维码关注精益智造改善中心,了解精益管理最新资讯内容,与中国10万精益人交流。

精 益 培 训 咨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