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的“啼哭”
工业4.0有着鲜明特征,它把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3D技术等融合到一起,运用最新的人工智能计算方法、ERP、数据融合的算法和分布式计 算方法等软件以及手段来整合整个生产过程,甚至改变生产流程,最终达成缩短供应和生产时间、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的目的。
具体来说,它将赋予机械“智慧”,实现机械与机械的对话。所有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在工厂中都有独特的“身份证”,记录着各种信息以确保其能在准确的时间到达特定的地点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这一切的生产信息都是透明可见的,管理者和决策者能准确的了解自身工厂的各种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这其中MES和WMS等软件系统就成为了关键。MES可以实现对上层ERP对接支持并通过ERP提供BOM、订单和计划来安排生产工作,使工厂的整体流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为企业搭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
目前国内成功案例较少,如易往信息等主营MES、WMS软件信息系统的企业,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智能化提供解决方案。具体说来,这些解决方案能为企 业监控生产数据,使管理者能洞察秋毫;让企业仓库井井有条,高效无积压;有效解决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有效降低消耗和浪费;帮助管理者分析海量的信息数据, 为决策的制定献计献策。
工业4.0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它仍然正在不断的发展,不同的功能模块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的被开发出来并加入到这个概念中,如同支持其成长的养分,在它成年那一刻将爆发出极其庞大的能量。
中国制造2025的“呢喃”
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所形成的风暴席卷全球,而中国也是这场风暴的台风眼之一——广阔的市场、庞大的需求空间、完善全面的工业体系和充足且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所形成的低压区强烈吸引着各种要素。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配合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商业管理模式的变革都疯狂向这个台风眼汇聚。
从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究竟有多远,是咫尺还是天涯?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虽然占据了全球较大的比重,但却大而不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的关键部件受制于人;同时产品同质化严重,存在不同层次的质量问题;我们的能源利用率也不高,浪费和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许多产业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中低层。
“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力主在2025年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由“大”到“强”需要变革传统的模式,首先由要素驱动 向创新驱动转变,其次要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再次要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最后要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 型制造转变。始终以“两化融合”为主线,配合“互联网+”的概念。
我们正行走在“中国制造2025”的道路上,泉州已经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企业需要软硬件互相搭配,对自动化程度也有很高的要求。硬件软件化、软件硬件化。对生产企业来讲,就是生产系统与软件系统往硬方向走;从生产角度讲,就是把硬件综合智能、综合通讯、综合人工智能,使得生产更透明。